学园派 Academics 从组织上和思想上继承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及其思想的古希腊哲学学派。因柏拉图创办“学园”,故名。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早期学园派,亦称“老学园派”。柏拉图于前347年去世后,学园相继由斯彪西波和色诺克拉提领导,根据毕达哥拉斯学派学说,重新解释柏拉图的理念论;认为理念不是事物的原理,因为理念是由数的原理派生的。其成员有的认为善不是万物的本原,而“一”是万物的本原,提出一种泛神论学说,有的提出类似于感觉、理智、意见的区别的观点。有的从事于伦理学研究。(2)中期学园派。奠基人是阿尔克西劳,在批评斯多亚学派的“理解论”的同时,又接受皮浪怀疑主义的影响,使学园派朝怀疑主义发展。提出“悬搁判断”,认为知识是不可解的。(3)晚期学园派,亦称新学园派。奠基人是阿斯卡隆的安提奥库斯,回到独断论的同时,使学园派朝折衷主义发展。认为一无所知与怀疑一切是自相矛盾的。并认为学园派、逍遥学派、斯多亚学派哲学家的体系中的真理标准本质上是一致的。公元5世纪,学园在新柏拉图学派的普罗克洛等的领导下,成为新柏拉图主义的中心,529年与其他异教学术团体、学校一起被东罗马查士丁尼(Justinian,527—565年在位)下令关闭。参见“早期学园派”、“中期学园派”、“新学园派”、“雅典学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