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盛 约306—378 东晋学者、史学家、无神论者。字安国。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北)人。历官佐著作郎、浏阳令、长沙太守、秘书监加给事中。博学多闻,善言名理,与殷浩擅名一时。哲学上不同意“贵无”说,也不赞同“崇有”说。反对崇尚老庄,认为老庄之道“矜其一方”“远救世之宜”,不知“圣人”需“乘时”而动,“迹浪于所因”。由此得出结论:“尚无既失之矣,崇有亦未为得也。”(见《广弘明集》卷五)又认为《老子》之学,“往往矛盾”(同上),“后之谈者虽曲为其义,辩而释之,莫不艰屯于杀圣,困踬于忘亲也”(《老子疑问反讯》),具有鲜明的反玄学倾向。认为孔圣优于老聃。反对生死轮回、灵魂不死、善恶报应等宗教迷信,认为“天地陶铸,善恶兼有,各禀自然”(同上),人死后“形既粉散,知亦如之,纷错混淆,化为异物”(《与罗君章书》),驳斥了佛教的“神不灭”思想,对东晋南北朝无神论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词直而理正,咸称良史”(《晋书·孙盛传》)。其著作大都佚失,《全晋文》保存有部分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