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existentialistic Marxism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主张用存在主义解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影响波及西方各国。主要代表有梅洛·庞蒂和萨特。梅洛·庞蒂在1947年发表的《人道主义和恐怖》中表现出这一倾向,萨特在1957年发表的《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和1960年出版的《辩证理性批判》中,使它具有比较完备的理论形式。认为马克思主义应当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一种以个人的实践为基础的“人学”。但马克思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却“把人吞没在观念里”,失去了生命力,只有把存在主义合并到马克思主义中去,才能使马克思主义重新具有生命力。萨特提出用“人学辩证法”代替唯物辩证法,不承认自然辩证法(他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法只不过是实践”,是“人学的普遍方法和普遍规律”;它只能在“整体化”中存在,个人的实践是实现整体化的前提。实践就是“有目的地克服物质条件的有组织的计划”。宣称“深信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对历史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但却将人之创造历史与历史必然性(决定论)对立起来,坚持“存在主义则仍然是接近现实的唯一的具体道路”,主张在个人的自由中寻找历史现象的最终根源。认为不可能“用种种普遍化的和总体化的公式来研究历史过程”,而“只能肯定历史事件的特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