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吸引与排斥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吸引与排斥 attraction and repellence 自然界一切运动的基本形式。吸引指一切具有接近、收缩性质的运动形式;排斥指一切具有分离、膨胀性质的运动形式。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就认为宇宙间“有两种原始力量:爱与恨,一种是结合的力量,另一种是分离的力量”(艾修斯《学述》第一卷),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相反的运动源泉”(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一卷)。中国唐代柳宗元说“天地之无倪,阴阳之无穷”,“或会或离,或吸或吹,如轮如机”(《非国语》),也把合离、吸吹看作是运动的原始力量。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人们对吸引和排斥有了新的认识。牛顿万有引力的发现,把太阳系的引力和地球上落体运动的引力联系起来,加深了人们对吸引的认识,但哲学和物理学中却逐渐产生了忽视排斥而偏重吸引的重力论。康德批判了牛顿的吸引观,指出引力和斥力这两种力“是同样确实,同样简单,而且也同样基本和普遍”,明确指出物质是吸引力与排斥力的矛盾统一,并运用吸引与排斥对立统一的思想,建立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黑格尔继承和发扬了康德的思想,指出“物质的本质属性是吸引与排斥”,两者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为中介”、“相互过渡”的。恩格斯根据当时的自然科学成果指出:“一切运动都在于吸引和排斥的相互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48页)。在无机界中,如机械运动中的吸引和排斥,基本粒子之间的接近和分离,原子核反应中的聚变和裂变,原子中的外围电子通过跃迁而同原子核的接近和分离,化学反应中的化合和分解,分子热运动中的分子间的接近和分离以及与此相关的物体收缩和膨胀,辐射和吸收、凝结和扩散、结合和分裂,还有宏观和宇观物体之间的接近和分离等等,都是吸引和排斥的具体表现。在有机界中,决定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同化和异化、遗传和变异过程也都存在着吸引和排斥运动。但不同运动形式中吸引与排斥的相互作用各有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有机界的吸引与排斥运动,不能简单地还原为无机界的吸引和排斥运动。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一切吸引运动的总和与一切排斥运动的总和是相等的,但在某一局部范围内,吸引和排斥并不一定是平衡的,某一方占优势的情形是存在的。例如,在太阳上排斥运动占优势,而在地球上则是吸引运动占优势。吸引和排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例如,当水处于气态时,水分子间的排斥大于吸引,而当水处于固态时,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就大于排斥。吸引和排斥作为对立的两极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物体中,它们既不可能绝对分离,也不可能相互抵消。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