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名实之辩
类别 哲学
释义 名实之辩    

中国哲学史上对名实关系的研究和争论。春秋时期,“名实相怨”,邓析首先作《刑名》一书以正之,并提出“按实定名”、“循名责实”的主张。孔子强调以名正实,以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主张按周礼规定的等级名分来纠正“礼乐不兴”、“刑罚不中”的现状。墨子提出“取实予名”,强调知与不知之别“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墨子·贵义》)。后期墨家对名、实关系作了详细分析,认为“所以谓,名也;所谓,实也”(《经说上》)。指出有物才有名,无物便无名:“有实也,而后谓之;无实也,是无谓也。”(《经说上》)名的作用在于“拟实”、“举实”,倘若名不符实,就会产生错误:“过名也,说在实”(《经下》)。名家尹文以“形”为实,主张“名以检形,形以定名”(《大道》)。考察了“同名异实”、“因名以得实”、“因名以失实”等异常情况下的名实关系。公孙龙著《名实论》,系统地论述了名实关系,认为“夫名,实谓也”,名之于实应该“物以物其所物而不过”;实之于名应该“实以实其所实而不旷”。以“白马”与“马”之间的名、实比较,提出“白马非马”之论,“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迹府》)。荀子在考察“新名”(又称“散名”)的形成时,提出了“约定俗成”、“稽实定数”,作为“制名之枢要”。韩非也很重视名实关系的研究,提出了“名实相持而成,形影相应而生”(《韩非子·功名》)的思想。东汉徐幹认为“名者,所以名实也。实立而名从之,非名立而实从之”(《中论·考伪》)。魏王弼提倡辩名核实,认为“名生于形”,“故有此名必有此形”,“不能定名,则不可与论实”(《老子指略》),但又认为“名必有所分”,“有分则有不兼”,所以名不能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西晋欧阳建认为名完全能反映实:“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宣其志,则立其称。名遂物而迁,言因理而变。”名、实间的关系犹“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期与为二矣”(《言尽意论》)。明清之际王夫之对历时二千多年的名实之辩作了朴素唯物论与朴素辩证法的总结,认为“名非天造,必从其实”(《姜斋文集·知性论》),名是“通已往将来之在念中”(《尚书引义》)的理性认识。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9 7: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