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名。因实际创始人法藏被武则天赐号贤首国师,亦称“贤首宗”。又因以“法界缘起”思想立宗,也称“法界宗”。相传传承关系为陈隋间杜顺—智俨—唐法藏—澄观—宗密。主要学说为“法界缘起”论,内容有“四法界”、“六相圆融”、“十玄门”等。把“一真法界”(真如佛性)视为一切现象的本源,用理、事关系解说教义,把“圆融无碍”作为认识的最高境界,认为一切现象之间都处于互相依持、相即相入、重重无尽的联系之中,由此提出一多、总别、性相、相即相入等一系列概念。其“理为性”、“事为相”的观点,对宋明理学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对整个佛说,判为“五教十宗”。把华严宗作为其中最高的“一乘圆教”和“圆明具德宗”。澄观时,又发展了法藏的“性起说”,认为“性起”不但有净善,而且有染恶。其弟子宗密进一步调和佛教内部各派和儒、道各家思想,形成庞杂的体系。唐武宗灭佛后,一蹶不振。智俨门下新罗人义湘将此宗传入新罗,被称为海东华严宗初祖。日本天平十二年(740),新罗僧人审祥到日本宣讲《华严经》,传法于日僧良辩,开创了日本华严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