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标题 利奥塔
类别 哲学
释义 利奥塔     Jean-François Lyotard1924—1998

法国哲学家。曾当过中学教师。1968年作为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和农泰尔学院的讲师参与五月学生运动。1971年获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72年被聘为巴黎第八大学的哲学教授,此后又在欧美多所大学任教。以后现代思想闻名。认为传统哲学导源于“元叙事”或解放的、启蒙的“宏大叙事”这样一种错误。“元叙事”指叙事者一方面可以从转述别人意见的立场上说话,另一方面又可以从评判者的立场上评判别人的意见,这种以某种立场代换其他立场的行为将部分扩大为整体,将条件性的叙事视为基本的、“元(mela)”叙事。解放的、启蒙的“宏大叙事”指混淆描述性的认知陈述和祈使、命令式的伦理陈述,把认知上自足的陈述当作是正确的、放诸四海皆准的命令;将人的行动建基于知识和理想之上而不考虑人的当下处境和多元发展意向。认为“后现代”就是强调角色的差异性、解释的多元性和不可被他者同化的“异争”状态,以便在政治上对抗现代性的“极权主义”。但后现代并不是现代性的绝对对立面,而是现代性的一部分,二者涉及的内涵有重合,只是态度不同而已。美学上,认为传统美学遗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优美的美学,一种是崇高的美学。两者表示着对于对象的不同态度以及对艺术品的不同看法。优美的美学认为主体可以用自身的能力很好地处理对象,当对象被给予人时,人可以用与概念相通达的感性时空形式来接纳它,当这种接纳产生一种同一、有序、和谐时,就会产生优美感。优美的美学又分为以鲍姆加登为代表和以康德为代表两类。康德的优美是一种前主体的、作为主体基础的最初始状态;而鲍姆加登的优美则是后于主体的、承认先验时空形式优先性的状态。利奥塔对优美的美学总体上取批判态度,认为优美的美学不仅容易导致对真实的虚无和掩盖,导致艺术的终结,而且还和政治极权主义有密切关系。为摆脱这种危机,他强调审美中的“崇高”感。认为崇高感揭示出的匮乏对于概念的力量来说,是一个否定的符号,崇高的对象不把自己表现为任何内容,不是“所发生的事”,而仅仅是“发生”,是一种事件,是“此处-现在”;崇高感与优美感是重叠的,崇高感揭示了所有优美的东西本身更深层的存在;崇高感意味着形式的破碎和无序;崇高感在存在的不可表现与表现之间的鸿沟中产生。在这种美学观的指导下,他推崇现代西方先锋派艺术,认为先锋派艺术首先从优美的美学中逃脱出来,进入了崇高美学所开放的领域,它不唤起共同意见,是纯粹否定性的东西,使表现与被表现者的冲突得不到解决,从而解放了表现的规则和形式,使艺术成了一种规则和形式不断开拓、变化的享乐,即“保卫”发生。主要著作有《话语,喻象》(1971),《里比多经济学》(1974),《公正游戏》(1979),《后现代状况》(1979),《异争》(1983),《非人化》(1988)等。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5 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