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障 明胡应麟用语。指诗歌创作中卖弄学问、滥用典故的弊病。《诗薮·内编》:“禅家戒事理二障,余戏谓宋人诗,病政坐此。苏、黄好用事而为事使,事障也;程、邵好谈理而为理缚,理障也。”唐代韩愈在诗歌创作中,逞驰博辩,首开以文为诗的风气。北宋苏轼受韩愈影响,在诗歌创作中矜才炫学,堆砌典故。黄庭坚则进一步“搜猎奇书,穿穴异闻,作为古律,自成一家,虽只字半句不轻出”(见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严羽已批评了这一倾向,指责宋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不符合诗歌的艺术要求。胡应麟把宋诗的这一弊病概括为“事障”,指出“专用意而废词”,“性情泯矣”,会破坏诗歌的艺术性。参见“理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