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萘波陀 Gau apāda约6—7世纪 古代印度哲学家,吠檀多派不二论哲学的奠基者。相传曾居住在马哈拉施特拉(Maharashtra)的萨塔罗(Satara)地区。早年曾徒步到孟加拉学习哲学。其学生哥温德(Govinda)是商羯罗的老师。对梵、我、幻的关系提出四点看法:(1)宇宙最高实体是梵,梵是绝对真实的存在。(2)自然界是梵通过一种魔力(Māyā)创造出来的,是一种不真实的表象。(3)我(灵魂)和梵同一不二。(4)解脱的最高目的是亲证梵我如一,认识灵魂的真实本性。此外还发挥了奥义书中神秘主义的“四位说”,即自我根据摆脱主、客观经验束缚的不同程度分为四位:普遍位、光明位、智慧位和第四位。在普遍位时,自我具有觉醒的意识,可认知外界对象,并完全受到主、客观经验的束缚。在光明位时,自我处于梦眠状态,虽摆脱了外界经验的印象,但仍可觉知内在的精神对象。在智慧位时,自我处于熟睡状态,完全摆脱了主、客观经验的印象,从而过渡到第四位,此时自我完全和最高我(梵)同一不二。主要著作有《蛙氏奥义颂》(亦称《蛙氏释补》、《圣传书》),相传还注释过《数论颂》和《薄伽梵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