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主体与客体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主体与客体 subject and object 主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指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即同认识主体相对立的外部世界。这对概念在哲学史上早就出现,并在不同的意义上被使用。(1)在本体论意义上使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范畴篇》中,以“主体”表示某种特性、状态和作用的承担者。认为“第一实体之所以最正当地被称为第一实体,是因为它们乃是所有其他东西的基础和主体”。19世纪德国费尔巴哈也曾说:“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马克思也曾在这个意义上使用“主体”概念,他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物质是一切变化的主体。”(《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164页)(2)在认识论意义上使用。在17世纪,主体和客体及相互关系成为哲学认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英国霍布斯区分了作为感觉者的主体以及作用于主体产生感觉的感觉对象。笛卡儿明确把主体自我意识同客观现实世界相对立,并把它作为分析认识特别是论证可靠知识的出发点。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到黑格尔,都以主体和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认识论问题,并据此说明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康德提出“先验主体”,把主体理解为类主体,认为“综合是主体的自我能动性的活动”,是形成一切客体知识的条件。但认为主体能动性是人先天具有的一种功能。费希特推进了主体能动性原则,认为主体是“理智”、“精神”、“自我意识”,能动的主体“自我”的活动产生客体“非我”,“自我”只有在自己的对立面“非我”的关系中才能被理解和说明,达到自我与非我、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黑格尔主张主体和客体是包含着差别的具体同一。提出“实体在本质上即是主体”(《精神现象学》上卷)的思想。把绝对精神看作是活的主体,它能动地外化为客体(自然界),又扬弃这一客体,最后归于精神自身。黑格尔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实质上是自我意识和意识的关系。费尔巴哈认为精神、意识只是主体的特性,真正的主体是“实在的和完整的人”(《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指出:人对自己而言是主体,对别人而言是客体,任何主体同时又是客体。但费尔巴哈只是把主体理解为生物学上单个的人,不了解主体对客体的能动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继承哲学史上关于主客体理论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科学的主客体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页),但并非任何一个个人都可以成为主体,任何自然都是客体。主体是有头脑、能思维、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自然界在人类之前早就存在,但不构成现实客体。自然界在人的实践过程中从客观世界中分离出来的那一部分或那一方面的客观存在才成为客体,它是人的实践和认识的对象和结果。同一对象,对于不同的主体会有不同的部分或方面成为它的客体。主体和客体都具有多种形式。主体可以分为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等;客体可以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以及以物质形式、物质载体表现出来的精神客体,还包括主体的对象性活动和作为认识、改造对象的自我。物质世界本身并无主体和客体的区分。当主体(人)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后,相应地也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有关部分成为主体活动的对象(客体),物质世界才区分为主体和客体。辩证唯物主义把劳动和实践看作是理解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关键或钥匙。劳动实践创造了作为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主体(人)本身,同时又使客观世界、自然界成为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对象的客体。正因为主体是在劳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才使主体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性。客体也是在劳动实践中“生成”,并随着主体活动的范围(广度和深度)的扩大而扩大。主体和客体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步发展的。人类历史也就是主客体区分、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不断发展的历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主要是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人按照自己的目的改造客体,把自己的能力和力量对象化,同时认识客体的属性和规律,提高主体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同于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但又和这两者有密切联系。不能把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简单地等同于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首先是物质实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包含着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正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中,改造着客体,同时也改造着主体。主体和客体的这种相互作用,使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被人的思维逐步揭示出来。认识活动本身既同客体有关,也同主体的积极活动分不开。人的认识活动,就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不少哲学家都把主体归结为“意识”、“自我”,抽象地夸大主体能动性的意义,把主体-客体问题抬高到不适当的地位,并用主客体问题来否定或取代哲学基本问题。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