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科比 Friedrich Heinrich Jacobi1743—1819 德国哲学家,康德哲学的早期后继者。曾在日内瓦和法国受教育。1801年在慕尼黑任巴伐利亚科学院院长。在哲学上,批判了康德的观点,认为康德的认识论停留在主观范围之内,不能把握上帝与自由这些终极对象。同时反对唯理论,认为它夸大理性、一般概念、演绎推理,并忽视直接认识的确定性与信仰的作用。康德的认识论着重于形式,属于唯理论的范围。认为康德的道德学说是抽象的道德规律,是一种空洞的形式主义。肯定无限的无条件的自在之物是信仰的对象。这种信仰是直接知识、灵感或顿悟,人通过这种直接知识而达到精神、自由和上帝,因而被称为“信仰哲学”。认为现象是有限的相互联系的实在客体,可以通过间接知识、理性或理智而得到认识,在这种认识过程中要进行分析、联系、判断和推论。把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割裂开来,认为间接知识局限于有条件的存在和机械变易的范围,而感觉的直觉的知识引导我们超过宇宙的因果性的系列而达到上帝与自由。从人的精神、自我意识、自由的人格推论上帝不是神人同形同性的。上帝创造人时给予人的形式以神性。认为理性与自由是相同的,前者是理论的上升到超感性的事物,后者从实践上升到超感性事物。道德不是以形式的规律为基础,而是以本能为基础。曾创用“虚无主义”一词。他还企图调和神的光照的伦理学与康德的伦理学。还把赫尔德的个别性观念引进伦理学中,要求道德在每个人的情况下采用一种特殊的形式。J.席勒和德国浪漫主义学派从他的理论中吸取了“美的灵魂”的观念。主要著作有《论斯宾诺莎学说的信札》(1785)、《休谟论信仰,或观念论与实在论》(17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