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齐 1887—1983 中国哲学家,外国哲学与逻辑学研究者。字百年。浙江海盐人。1900年进广方言馆,1903年东渡日本,后专攻哲学。1912年回国任教职。1921年赴德国柏林大学,次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哲学系主任,并历任该校教务长、文学院院长、代理校长等职。1949年任台湾大学教授。为我国最早的哲学教授之一,冯友兰、吴康均受业于他。其《哲学概论》(1919)一书,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完整体系的哲学专著。该书把哲学分为两部分:形而上学与认识论,认为哲学研究宇宙根本实体,并通过知识作用以认识根本实体,即哲学的认识论。在逻辑学方面,于1934年出版《实用理则学八讲》,对普及逻辑学起了积极作用。1978年,以92岁高龄完成《大众理则学》,把希腊的逻辑、印度的因明、中国的名学结合起来,以中国古籍中的推理与证明为例子,分析中国古代的逻辑思维发展形式。在心理学上,其《心理学大纲》(1919)为中国现代心理学开山之作。晚年以中国哲学研究为主,认为孔子不是唯仁主义,孔子的仁包含了义,义也含摄了仁,故孔子主张仁义合一。主要著作还有《因明大疏蠡测》(1934)、《荀子学说》(1954)、《名理论丛》(1955)、《孔子学说》(1964)、《论语臆解》(1968)、《孔子言行贯通录》(1981)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