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意识 moral consciousness 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中形成的各种道德关系、道德思想、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理论体系的总和。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们仅有一些朴素的道德观念,还没有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道德意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直至阶级社会的出现,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道德意识。道德意识可区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作为每个社会成员个人的意识而存在时,就形成千差万别的各个特殊的个体道德意识。作为一定氏族、部落、阶级、民族的共同道德要求而存在时,就形成该群体的整体道德意识。个体道德意识和群体道德意识的统一,即表现为人们共同承认和遵守的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并以此指导和调节人们的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道德意识同政治意识、法律意识等一样,也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关系之中,归根到底都是由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是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和阶级利益制约的。“人们自觉地或不自觉地,归根到底总是从他们阶级地位所依据的实际关系中,——从他们进行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观念。”(《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34页)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利益不同,从而就有不同的甚至根本对立的道德意识。不同道德意识之间的斗争,反映着不同经济关系、不同阶级利益之间的斗争,并为不同的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