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希纳 Gustav Theoder Fechner1801—1887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美学家,实验心理学和实验美学的创始人。1822年毕业于莱比锡大学,后留校任物理教师,1840年因病辞去教职,悉心研究心理物理学、实验美学。哲学上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有灵魂的,宇宙的灵魂便是上帝。神的意识能调和精神和肉体两个不同的实体。物理世界与心理世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关系,没有物理世界也就没有精神现象。心理学上,创立了三个基本实验方法:均差法、正误法和极限法,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在美学上对传统理性主义美学所采用的逻辑演绎方法不满,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美学,主张把实验心理学方法应用于美学研究,对美学实验作具体的观察和归纳,用这种“自下而上”的美学取代“自上而下”的美学,提出十三条心理学美学的原则,试图找到审美经验产生及加强的规律。其中较重要的有“审美阈”原则、“审美加强”原则、“多样统一”原则、“一致与真实”原则、“审美联想”原则、“审美对比”原则、“刺激持久性”原则和“用力最小”原则等。他的实验美学开辟了美学研究的新途径,成为现代西方美学的先驱之一。主要著作有《天堂和来世的事物》(1851)、《心理物理学原理》(1860)、《美学导论》(1876)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