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1570—1623 明文学家。公安派代表人物之一。字小修,公安(今属湖北省)人。万历进士,授徽州府教授,历国子博士,南京吏部郎中。早年力主性灵说,反对剿袭雷同,提倡直摅胸臆,抒写真情。后因公安末流之弊日深,故对前期的主张作了修正,强调“当熟读汉、魏及三唐人诗”(《蔡不瑕诗序》),注意法度。认为文学艺术是在主情和主法两种创作方法的矛盾斗争中发展的,“性情之发,无所不吐”,其末流必趋于俚,则不得不以法律救之:“法律之持,无所不束”,其末流必趋于浮,则又“不得不以性情救法律之穷”(《花云赋引》)。其理论对公安末流起了部分救弊补偏的作用。认为美存在于流动之中,“凡慧则流,流极而趣生焉”(《刘玄度集句诗序》)。指出山之玲珑而多态,水之涟漪而多姿,花之生动而多致,认识到事物在各自的差异中表现出美的丰富性。在欣赏山水美问题上,认为只有保持心境的宁静,才能领悟自然之美,“瞑而息焉,收吾视,返吾听,万缘俱却,嗒焉丧偶,而后泉之变态百出”(《爽籁亭记》)。又认为自然与人工之境,各有野逸与浓丽之趣,两者相兼,“清不槁,丽不俗”(《游太和记》),方是至美。有《珂雪斋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