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亦称《南华经》。庄子及其后学著。道家主要代表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庄子“著书十余万言”,“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此后,《庄子》传本歧出,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记有:司马彪注二十卷,五十二篇。崔譔注十卷,二十七篇。向秀注二十卷,二十六篇(一作二十七篇),郭象注三十三篇。现仅存郭象注本,为今通行本。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一说内篇是庄子所著,外篇和杂篇可能杂有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一说内篇、外篇和杂篇都反映了庄子的思想。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多采寓言故事形式阐发哲理。在哲学上和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历来注解极多,今通行本主要有清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