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 (1)历来多指儒家典籍。其内涵逐渐演化。本义为订书之线,通称一切书籍。汉代尊儒术,乃成儒家典籍之特称。初指相传为孔子编定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后扩展为七经、九经、十三经。并在训释字义时被赋予特殊的意义。如《释名·释典艺》:“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除儒教外,道教、佛教也把自己的典籍称为“经”。如《道德经》、《南华经》、《坛经》、《大藏经》等。另外,专述某一事物、技艺之书亦称经,如《水经》、《茶经》等。(2)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范畴。常与“权”对举。“经”指根本原则,不易之常道;“权”指权衡不同情况所采取的对策。《孟子·尽心下》:“君子反(返)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参见“经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