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夫楚克 Михаил Трифонович Иовчук1903— 苏联哲学家,社会活动家。1926年加入联共(布)。1931年毕业于共产主义教育学院哲学系。1933年起从事党的工作和科研工作。1936年起任高等学校的哲学教研室领导人。1946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后任莫斯科大学马列主义哲学史教研室教授、主任。1955年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哲学法学部委员。1957—1971年任《哲学科学》杂志主编。1958年任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组长。1970—1977年任苏共中央社会科学院院长。主要研究俄国哲学史、马列主义哲学史、哲学史方法论、文化理论和现代意识形态斗争等问题。提出马克思主义内部的学派问题。认为决不能把在苏维埃社会思想领域内的任何斗争都看成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在同一个科学世界观的范围内,代表各种不同科学倾向和学派的不同科学见解的斗争不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对日丹诺夫的哲学史定义提出异议,认为哲学史的对象是存在和认识的一般规律的各种哲学概念的历史发展,包括各种不同哲学体系的思维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方法论原则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遗产的关系,具体的历史的阶级分析方法同哲学史的关系,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纯洁性及其历史命运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主义学说和民族精神传统的相互关系。在文化理论方面,认为文化是一种多结构的现象,精神文化是一个系统,包括科学文化、哲学-世界观文化、法律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并与政治文化关系密切。主要著作有《作为科学的哲学史及其对象、方法和意义》(1960)、《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发展的列宁阶段》(1960)、《普列汉诺夫》(1977)、《列宁主义哲学传统和现时代》(1982)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