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哲学 戴季陶关于以人类生存的欲望为历史发展动力和社会人生根本价值的哲学学说。在《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中提出。依据儒家的“道统”说,称民生哲学“就是继承尧舜以至孔孟而中绝的仁义道德的思想”。又谬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原理,全部包含在民生主义之内,其全部哲学可总名之曰民生哲学”。认为“生存是人类原始的目的”,也是“人类终极的目的”;民生就是由人“求生的冲动”而引发出“一种生存的欲望”。断言:“民生是历史的中心,推动社会前进的原动力”。(《三民主义之哲学基础》)又认为:“民生为宇宙大德之表现,仁爱即民生哲学之基础”(《民生哲学之系统表说明》),而“中国人的道德观,以‘仁’为极致”。强调:“使中国固有之伦理哲学和政治哲学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由此来复兴儒学“道统”。又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认为民生哲学“与西方科学社会主义者的唯物史观同一精神”,其内容“就是说的衣、食、住、行、生养、死葬的道德”(《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宣扬“仁爱是人类的本性”,抹煞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鼓吹英雄史观,为后来蒋介石所倡导的力行哲学、唯生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