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 1890—1966 中国哲学家。号鹤鸣。湖南零陵人。青年时受到爱国思想熏陶。1913年赴日本留学。1918年为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行为带头罢课归国。后再赴日本,钻研马克思主义,翻译《唯物史观解说》、《社会问题总览》、《马克思经济学说》等书,较系统地向国内介绍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1920年春回国,发起筹建中国共产党,主编《共产党》月刊。著文投入关于社会主义问题和无政府主义问题的论战,指出改变中国落后面貌只能靠社会主义;只能采取“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来夺取国家的权力,然后“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无产阶级的国家手里,用大速度增加全部生产力”。1921年主持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工作,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党中央宣传主任。同年主持人民出版社,任平民女校校长。1922年应毛泽东之邀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次年主编《新时代》刊物。同年在国共合作问题上与陈独秀发生争论,离开党组织。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会主席兼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1926年发表《现代社会学》,阐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并联系中国历史和现状,从理论上回答了一系列亟待明确的重大问题。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先后在上海政法学院、暨南大学、北平大学法商学院、中国大学、广西大学任教授;翻译出版了一些著作,系统地介绍辩证唯物主义,同时撰写《辩证法唯物论教程》、《社会学大纲》等著作。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既是认识的方法又是实践的方法;强调科学的实践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重要位置。当时毛泽东向延安哲学研究会和抗日军政大学推荐了这些著作。1949年4月在党的安排下由长沙到北京,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武汉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学会会长。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几十年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毛泽东思想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经济学、货币学、法学、史学理论领域也做了重要开拓性的工作。著作还有《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实践论〉解说》、《〈矛盾论〉解说》,主编《唯物辩证法大纲》。主要著作收集在《李达文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