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见“认知失调论”。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广义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包括三种形态:一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亦称“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二是行为主义盛行时期坚持对意识现象,特别是对认知过程进行研究的心理学,亦称“心灵主义认知心理学”,主要指社会心理学中由勒温和海德开创的认知一致性的研究传统;三是信息加工心理学,亦称“现代认知心理学”。狭义专指信息加工心理学,即当代西方用信息加工观点和方法研究认知过程的一种新思潮和研究取向。20世纪50~60年代随着后工业社会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有关人的认知因素的研究课题日益受到重视,同时计算机科学、传播通讯学、控制论、神经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使得认知心理学得以逐步兴起、壮大,直至20世纪70年代以后,成为美国和整个西方心理学的主流,在心理学研究和理论占据核心位置。主要代表人物有纽厄尔(Newell,A.)、西蒙(Simon, H.A.)等。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知觉、注意、问题解决、记忆、学习、认知发展和语言等等。主要特点:(1)强调知识对认知和行为的决定作用,认为当人进行认知活动时,作为外部世界内化了的有关知识单元或心理结构图式被激活,使人产生内部觉知期望, 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寻和接受外部的特殊信息。(2)强调认知结构和过程的整体性,认为认知活动要进行整体的综合分析, 既需要感觉器官的活动, 又需要中枢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过去的知识相对照,进行分析综合, 以确定认知对象的意义以及认知过程中各种情境的影响。(3)强调产生式系统,将电子计算机科学这一术语引入认知心理学,用以说明人在解决问题时条件-活动(C-A)的程序。(4)强调表征的标志性,表征(命题表征、类比表征、程序表征)代表外部世界存储头脑中的信息,揭示语言、符号等各种表征的性质,建构表征的模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一大重要课题。(5)强调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认知心理学采取类比方法把人脑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故揭示人脑如何接受、编码(表征)、储存、检索和提取各种信息就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和核心。尽管认知心理学存有理性主义的框架和某种还原论的危险倾向,但却开拓研究心理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出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范式,促进认知科学和电子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开辟在教育、生产、管理、临床等社会生活领域广泛应用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