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emotional quotient,EQ
亦称“情绪智商”。指判定人的学习和事业成就归因的一个新的指标或标准,反映情绪智力对象定量关系的数据。目前这还是一个无科学根据的概念。1981~1997年间国外主要是美国发表和出版有关情绪和智力关系以及情绪智力方面的论著85篇/部,1985~1997年间P.沙洛维和J.D.梅耶的论著16篇/部,均未使用过“EQ”的概念。就是大众传播者D.高尔曼的通俗读物书名也是用的《情感智力》(EmotionalIntelligence),只是在书中有一句话:“仅有IQ是不够的,我们应用EQ来教育下一代”,显然这不能成为肯定EQ概念的科学根据。但美国也有使用EQ的机构和人。中国台湾学者张美惠在翻译高尔曼原著时曾把该书名改为《情商》。目前我们说EQ不科学的原因在于:(1)没有充分实证研究支持和证明EQ的存在。(2)没有类似于“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那样能够计算出IQ的EQ测验。(3)没有找到EQ定量测量方法。但对于这个问题许多学者还正在研究。1998年巴朗(Baron)宣称,他编制的EQ测验求得了情绪智力的常模。1999年梅耶撰文指出他们编制了测量12种情绪能力测验,能够对情绪智力做有信度的测量,并证明存在一种既和标准智力相关、又独立于标准智力的能力。1999年12月阿尔塔威斯塔(Altavista)在线网专题讨论时指出, 目前还不存在有效的情绪智力纸笔测验。关于夏洛尔主编的《EQ自测》一书提出120个测验,但却没有一个“测验”有信度、效度、项目分析等标准化指标,没有一个“测验”有项目反应理论的支持和常模数据以及计算EQ的方法。故EQ还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问题,如真正达到测验应用的地步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