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应激的心理反应psychologicalresponses to acute stress
在急性应激条件下,例如亲人死亡或听到自己患有重病的消息后, 一个人可产生剧烈的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反应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而又有重叠的阶段。首先是应激源的冲击阶段,发生于生活事件发生的当时和过后不久。此时个体的主要心理反应为焦虑,如果应激很严重,就会造成一种“类休克”状态,当事者表现麻木、木呆、缺乏必要的活动,或表现为惊恐、手足无措和歇斯底里。第二个阶段为安定阶段,当事者开始从应激源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努力通过各种手段(包括采用心理防御机制和争取社会支持)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紊乱的情绪,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最后一个阶段为解决阶段,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应激源,并努力设法处理它。此时他可能试图通过改变自己(如学习新的应对技巧)或改变环境的方式来缓和应激的影响,也可能直接地面对应激源,将它消除掉。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面对急性应激时心理反应的强度和延续时间也必定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例如,在急性应激的冲击阶段,有些人仍能保持冷静和镇定,从而能够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还有许多人能够很快地度过应激反应的冲击阶段,进入安定和解决阶段, 以致在紧张性事件发生时没有明显的应激反应迹象,只是在应激源已消除数日后才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参见“迟发性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