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医学的心理动力学趋向psychodynamic trend in psychosomatic medicine
心身医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倾向。它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主要理论依据,认为特定的情绪、冲突和人格导致特定的细胞和组织损害;也就是说,两者之间有特异性关系。这个特异性理论方向的代表人物是亚历山大(Alexander, F.)。他认为,心理冲突是被压抑的精神活动能量的来源; 当这种能量通过生理渠道释放时,就会造成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器官的损伤。心身疾病的发生有三个要素:(1)未解决的心理冲突。(2)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性。(3)器官的脆弱易感倾向。他坚信,只要根据一个人心理冲突的性质,就可以预言他会患哪一类心身疾病。他的这一特异性理论没有得到后来研究的支持。过去认为是这个理论趋向的另 一位有影响的人物邓巴(Dunbar, F.)现在被认为是心理生物学(psychobiology)的代表,她认为,某些人格类型的人特别易患心身症,通过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概貌或人格,就可以预言他疾病的性质。例如,具有雄心勃勃、奋力工作和紧张性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她的观点已得到一些研究支持。如弗里德曼和罗森曼所做的关于A型行为同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莫斯基(Mirsky, I.A.)的生理学研究证明, 胃的活动同口唇依赖欲望间呈正相关,似乎支持了亚历山大的观点。这个理论趋向的研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1)大多数研究属于回顾性的,从而难以确定心理因素同心身疾病间关系的性质。(2)大多数研究为临床的个案调查,评定病人心理特征的方法不够客观、工具多未经标准化。(3)缺少适当的对照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