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遇上回避型爱人,我也回避有用吗? |
类别 | 恋爱脱单-恋爱技巧 |
内容 | 热恋中的情侣往往巴不得整天黏在一起,却也偏偏有人即便心意相通之后,依然是伴侣前进一步,自己向后退一步,冷淡得不像正相爱的恋人。 近来,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概念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大家终于知道了这样的表现该称作什么,这依然对这种依恋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又该如何应对摸不着头脑。 在网络上我就看到了一位这样的求助者,他说自己的女朋友就是这样的回避型,在苦恼了好一段时间后,他觉得自己终于适应了这样若即若离的相处方式。 他试着放下女朋友,专心做自己的事情,对方发来的消息也忘记回复。 这时女朋友却偏偏热情了起来,一反常态地发了许多消息,分享生活趣事。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欢喜,热情地聊了起来,还顺其自然说了许多关心的话。 可就在渐入佳境时,女朋友又像往常一样消失了,让他十分抓狂。 他疑惑地问,是不是越不理回避型,对方就会越黏着你? 我理解你为啥这么想,但还是得劝你一句:永远不要妄图用回避来拿捏回避型。 主要的理由有两条。 首先,回避本就是回避型的专长,当你主动跳入对方的赛道,唯一下场是被其丰富的回避经验所击败。 你明明是飞在天空的鸟,为什么要放弃自己的优势,一头扎进水里和鱼比谁游泳快? 其次,回避的本质便是在亲密关系中对掌控权的争夺,你试图拿捏回避型的举动只会让对方更加确信这种争夺是有必要的。 这就导致你越想掌控回避型、逼着她主动来粘你,只会让他=对方更加警惕地保护自己在感情中的独立性,正中其下怀,回避型也就和你斗得更起劲。 一来二去,你的回避策略不仅掌控不了回避型,还会加重另一半的症状。 想从回避的诅咒中解脱,单单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没用的。 你必须理解回避型依恋风格的成因,搞清楚为什么对方会在亲密关系中回避,方能对症下药。 01回避本质上是掌控欲你想拿捏回避型?倒也没毛病,毕竟是回避型先在潜意识中打算拿捏你的。 回避型乍看上去无欲无求,连伴侣的献殷勤也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其实他们的内心潜藏着巨大的掌控欲,只是这种欲望以回避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而非直接的指指点点。 回避型希望掌控的是情感本身,他们害怕自己会对感情和亲密产生依赖,变得离不开你。 他们深信,如果自己接受这份爱的话,很快就会变得没有爱就活不下去! 如果在自己沉浸其中的时候伴侣却抛下自己,或者利用这个弱点来威胁自己……那可不行! 光是想一想需要爱却又失去爱的自己,回避型的内心就会产生巨大的危机感,仿佛有一种强大的、无法抵御的危险正笼罩着自己,而本人全然无力面对眼前的危机。 他们还会把这种对爱的扭曲解读也投射到感情中的另一半身上,回避型自己绝不愿落入脑补中的那种绝境,但并不介意自己的伴侣表现得依赖自己。 当伴侣想要亲近,而回避型报以冷漠时,他们心中的“安全感”就增加了一分。 回避型想的是: 你瞧,是你需要我,不是我需要你! 我可以随时丢下你,你的安危取决于我的一念之间,在这份感情里我是绝对安全的…… 这种虚假的掌控感对回避型来说至关重要,即便他们不一定意识到自己在这样做。 他们极力避免陷入依赖伴侣、进而被对方所掌控的情况,却没有想过这种状态本来就是他们内心的扭曲信念所致,是他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 感情本不必是相互争夺掌控权的攻防战,也不该把回避用作伤害对方的矛、保护自己的盾。 在相爱时,人们可以保证彼此的独立性,同时一同分享生命中那些珍贵的美好。 既相互依赖,又不会受到伤害,就算最后分开,留下的也只是幸福的回忆和再度出发的希望。 如果你懂得这些,你就有机会携手回避型依恋风格者走上这条康庄大道。 而如果你也着了回避型的套,不知不觉开始与对方较劲,乃至于开展一场比比谁能更冷漠、更回避的“比赛”,最终只会让两个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彻底走散。 02为什么回避型会“回避”?如果你想要拆下回避型依恋风格者以冷漠铸成的外壳,你最好先搞清楚这层壳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 回避型之所以会在人际交往和亲密关系中一再使用这种手段,当然是因为在他们的视角里这招百试百灵。 “回避”是回避型依恋风格者在成长经历中逐渐习得的防御措施,回避给了他们将痛苦的事实、想法或情感隔离在意识之外的能力,以免引起自己的尴尬、焦虑或者恐惧。 这种策略让回避型能够暂时放下过于强烈的情感冲击,让他们有办法继续日常的生活,不致于被自己感受到的痛苦所击垮。 所以,指望回避型猛地一下子大变活人、对你敞开心扉是不可能的,想要慢慢融化这层坚硬的外壳,你需要弄清楚他们为什么不得不成为一个“回避”的人。 通常来说,回避型的产生是来自个体成长中的这些经历: 不被期待:虽然大众乐于声称父母天生就会对孩子抱有无条件的爱,但很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有许多孩子不是在父母的期待下诞生的。 例如,意外怀孕、奉子成婚,或者打断了父母的事业上升,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在这些情况里,敏感的孩子会察觉到自己是不被期待、不受欢迎的存在,可在成年之前,家本身就是孩子最后的堡垒,除了这里,孩子还有哪里可以去呢? 童年的这种经历会导致孩子内心被种下“我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爱我”的隐藏信念,他们害怕被抛弃,于是严格地杜绝自己在感情中过度付出,随时准备在亲密关系里拎包走人。 一旦他们察觉自己有一丝被抛弃的可能,他们就会提前逃跑,宁可在被甩之前先甩了别人,以免再度感受到分离的痛苦。 这也就是为什么回避型看似对感情可有可无,实际上却高度敏感,一惊一乍。 被忽视、被否定:在养育过程中,如果父母一再对孩子不理不睬,拒绝孩子的合理要求,孩子就会在一次次失望中逐渐收回对母亲的注意力,转而放到自己身上,形成厚厚的保护壳。 在人际关系中,他们预设了自己会被拒绝,因此也就干脆不抱指望,不打开自己的内心,更不允许其他人走进来。 频繁地被忽视和否定也会让孩子对自我的认知产生怀疑,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需求是不正常的,继而也否认他人在亲密关系里的正常需求:我不需要你,那你凭什么需要我?依赖他人是不对的! 于是,回避型依恋风格者的认知中,回避成了正常,亲密反而不对,让他们觉得恐慌。 03到底该怎样与回避型相处?回避型依恋并非无药可救,但想要扭转对方的认知,让你们的感情走上正轨,还是需要你们共同付出努力。 保持耐心:在与回避型依恋风格者的相处之中,耐心是一切的基础。 在受到刺激时,他们很可能会像蜗牛一样缩回自己的壳里,变回不讲道理的小孩子,重复自己在童年习得的防御策略。 这时,强迫回避型从蜗牛壳里出来是没用的,毕竟长久以来他们正是靠着这层防御来抵抗痛苦,回避早已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你突然就要打破,回避型怎么受得了呢?对方的反抗只会越发激烈,你们之间刚刚建立起的信任也岌岌可危。 帮助回避型依恋风格者走出来的过程就像重新养育一个小孩,将他们内心缺失的爱与回应补完后,他们也能成长为负责任的成年人,以成熟态度来面对感情。 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 看见ta的感情:回避型不是对你没有爱,而是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你的爱。 他们太害怕被拒绝和否定,所以往往不愿把自己的情感直接说出来,而是暗暗地、漫不经心地“施舍”一些爱,紧张地等待另一半来发现。 你可以通过仔细观察来挖掘回避型惯用的表达爱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告诉对方“我感受到了你的爱”,即便回避型嘴硬否认也无所谓。 通过倾听对方内在的声音,看见对方隐藏起来的感情和需求,你可以帮助回避型在亲密关系里不断更新对自己的认知,从爱里获得滋养,从而习得新的互动模式,不再只能靠“回避”来防御。 支持ta的需求:当回避型亲口说出自己需要个人空间时,你也应该尊重ta的需求。 回避型的身上共存着高敏感与低需求的特质,伴侣过度的关心有时也会被理解成一种入侵,带来压力与不适。 没必要强求回避型彻底变成另一个人整日粘着你,给ta留下自己独处的安全基地,自己思考的空间,这也是对回避型的需求的一种回应和认可。 这和故意冷落回避型不一样,也不会让你们的感情产生裂痕。 因为你们都知道一定会有下次相见,另一半终归会因为对你的依恋而归来。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