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情感问题:

 

标题 过不好,离不了的婚姻,最后都是怎么收场的?读完你就透彻了!
类别 婚姻经营-婚姻修复
内容
    所谓“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过不好,又离不了的婚姻,最后要么形同鸡肋、要死不活地麻木着过下去;
    要么双方不堪忍受内心积压的痛苦,一定会在婚姻中制造更多的痛苦,爆发出更大的危机,从而打破这种状态。
    爆发更大的危机,比如一方出轨,让另一方无法继续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不得不有所行动。
    危机带来的,要么是双方开始看见“过不好”背后所掩盖的真相,开始面对和解决过往婚姻中的固着问题,彼此共同成长,逐渐推动婚姻转变为“过得好”。
    要么是,危机带来彻底的绝望感,压倒了离婚的恐惧,最终结束这段婚姻。
    更糟的情况是双方各自出轨,也就是常说的“彼此互不相干,各玩各的”,本质上是一种更深的逃避——不是对方出轨了,我也出轨,就感到心理平衡不会痛苦,而是通过防御机制将自己的痛苦掩埋更深,以至于无法觉察。
    他们假装婚姻还可以维系,又对痛苦的处境自觉无力改变,在名存实亡的婚姻中,消耗对方也消耗自己。
    

01过不好,离不了的婚姻,是最为折磨的状态


    在我接触的婚姻个案中,有学员因为长期处于这样的婚姻状态,走向抑郁,用她的话来说——就像“行尸走肉”;
    有学员与伴侣先后出轨,虽然彼此并不干涉,但正因为对方的不干涉以及“自己不得不假装无所谓”,她变得更痛苦了,她觉得家是个最折磨人的地方。
    过不好,离不了的婚姻,双方就像处在一种真空状态,明明伴侣就在身边,你们却好像从来都不在关系中:
    你们之间或许还有对彼此的关心与问候,但看起来就像是走走形式。
    你们有意无意地戳向对方的痛处,明显表现出对彼此的“疏离”和“不在意”。
    你们或许会就日常的生活琐事偶有交流,但从来不碰触真实的情感,也没有身体的接触。
    或者转向工作,成为工作狂;转向孩子,觉得婚姻中只要孩子好就够了,其它不抱期望。
    你们成了失语者,甚至彼此怨恨。婚姻出了问题,你们心知肚明,却彼此又很有默契地不再触碰各自回避。
    你们在婚姻中感受着最深刻的孤独,同时对改变这种处境感到无能为力。
    尽管这种感觉很糟糕,但你们非常擅长压抑和回避——双方都对婚姻、对伴侣可以满足自己
    的需求已经绝望,并且对结束婚姻心怀恐惧。
    这种“离不了”背后的恐惧,形式不一,包括共同孩子的成长与归属,经济和人际的捆绑,父母他人的看法,那些有关自我身份的认知……
    这种夹杂着“绝望”与“恐惧”的感受,最终演变成婚姻中一种窒息和最为深沉的无力感。
    外人或许看着你们的婚姻一切正常没什么大问题,但你们自己清楚地知道婚姻看似平静的湖面下其实已经一团死水。
    知乎曾有一个热门提问:与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是怎样的体验?
    回答有“就像在一起的租客”,“每当他出差的时候是我感到最轻松自在的时候”,“我不关心他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
    同样是情感缺失的空壳婚姻,透过字眼,都感到一种冰凉与无力。
    弗洛伊德:被压抑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陋的方式爆发出来。
    人如果不在这种“要死不活”的状态中,彻底失去感受力和活力变得麻木,就会在婚姻中制造出更大的痛苦,来打破这种状态。
    有的人是变得更加冷漠或者是情绪具有攻击性,有的人则是出轨或者反复出轨,呈现出一种压抑下的“爆发”——既然过不好,也离不了,那就干脆毁掉它。
    当然这是潜意识的运作模式,制造更大痛苦,会成为解决“要死不活”状态的契机。
    

02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带给你的身心伤害


    可以看到长期处于这样的婚姻状态,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过不好,离不了”的婚姻状态,可能是急性创伤事件带来的结果。
    比如在遭遇伴侣出轨后并未获得疗愈,在不得不从形式上原谅后,又无法做到发自内心真正的原谅,创伤延续下来一直在关系中产生影响,表现出自我折磨又折磨对方的拧巴状态。
    此时,你需要先疗愈出轨事件带来的创伤。
    也有并未发生急性创伤事件,而是婚姻中双方内心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在时间累积下形成一种“钝痛”,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带来的伤害可能有:
    自尊受损
    你不自觉地产生自我怀疑,觉得是不是自己不够好,才会拥有这样的婚姻。
    来自伴侣冷漠的反应,他对别人又一切正常,让你感到自己似乎才是那个“不值得被爱”的人。
    在长期负反馈的体验中,你不禁怀疑自身的魅力,那些有关“自我”的良好认知逐渐被动摇。
    情感隔离
    情感隔离:是指个体在经历某些不愉快的情景中,无意识地让自己处于一种没有情感体验的状态,以此来避免可能深入体验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
    情感隔离可以帮助你回避那些糟糕的感受,同时也回避了对美好体验的感受,比如快乐,成就感,爱与感动等积极情感。
    你似乎什么什么都感受不到了,你不带情感投入地活在生活最肤浅的层面,比如按部就班地生活,顺从他人的观点,只从“应该不应该”的角度出发做事,而对内心的“我想不想”变得没有概念。
    你更多从头脑去说服自己,比如,结婚都是一地鸡毛,大家都在装聋作哑,跟谁结婚都一样。
    爱的能力与活力的丧失
    情感隔离,让我们与自己内心的感受脱离,逐渐对自己产生一种陌生感;同时与他人的感受脱离——你既无法敏锐地感受他人的爱,作出爱的回应,也不再真正地去爱人。
    你或许因为逃避,而一心扑在工作或者孩子身上。
    但你始终无法从工作或者孩子身上感到踏实的快乐与满足感,你知道内心始终有一个地方,不可触碰。
    当工作或者孩子无法成为你期待的样子,你感到崩溃,这种崩溃不是因为工作或者孩子本身,而是因为防御失败了。
    也就是说,你对工作或者孩子的贯注,不是出于情感主动性的爱,而是一种对婚姻痛苦感受的消极逃避。
    把内心的感受从生活隔离开,或许是当下糟糕的婚姻中,自我保护的唯一方式,但代价是——
    我们失去了爱的能力,丧失活力变得麻木和冷漠,如同“行尸走肉”。
    你或许莫名情绪不再稳定,甚至产生想要毁掉婚姻的冲动,比如报复性出轨。但无一例外,都会让你对自己的感觉更加糟糕。
    然而在所有伤害中,最严重的就是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模式,这也是你对婚姻产生“过不好,离不了”的认知的来源。
    

03困住你的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时,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由此产生。
    婚姻既过不好,又离不了,这里面有两个“无力感”:
    过不好,是双方都对婚姻可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绝望了,本质是把自己需求的满足,完全寄托在伴侣身上。
    想要改变伴侣或者控制伴侣,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自身的需求才得以满足。当发现伴侣无法成为理想的样子,就对婚姻感到失望,乃至绝望。
    潜意识里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伴侣才不愿改变、不愿意给。
    事实上,把自己婚姻中好的体验感,寄托在伴侣的改变上,必然带来挫败与无力——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真正控制一个人,也没有人真正喜欢被控制和改造。
    离不了,是双方对离婚的后果都有所忌惮。恐惧带来结束婚姻的无力感。
    无论是从哪个方向,“过得好”还是“离婚”,似乎都成为行不通的绝路。
    长期处于“要死不活”的煎熬中,你逐渐对改变这种处境感到无能为力,演变为更深层的无力感,一种对“自我”身份感——我好不好、我能不能、我值不值得 的质疑与否定。
    这是一种无法超越当下的生活情境,自我被困住的感觉。
    从心理上丧失能量将导致行动力的瘫痪;无法行动,就会习惯性逃避;而现实的恶化,又会进一步加深这一信念——“我既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也无法改变这种不被满足的状态,因为我不够好我做不到”,形成一个闭环。
    固化成一种认知就是,当下的婚姻是“过不好,离不了”的,唯有等待灾难性的结局发生。
    随着心理能量的逐渐丧失,你也可能在生活中广泛地感到一种无力感,比如本可以胜任的工作、亲子教育,你无法像往常一样表现得好。也有更大的风险进入抑郁的状态。
    

04看见无力感,超越认知局限


    看见“婚姻过不好,离不了的认知”,是在“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模式下作出的,这种认知,会让你放弃任何行动上的努力,颇有一种“认命了”的意味。
    那些动辄库苦口婆心劝你过不好就离,有什么不好解决的?既然不离,那就想办法过好。
    他们以旁观者的视角并未身处切身的无力感之中,因而得出简单粗暴的建议。
    话糙理不糙,解决问题虽然也是这样的思路,但首要需要处理的,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模式——
    看见自己的无力感,尝试超越认知局限。
    这里有两种情况:
    无力感,是在婚姻中长期“要死不活”的状态中形成的。
    你或许在最开始,做过很多尝试但最终无效。
    最终你对“我既无法在婚姻中满足自己的需求,也无法改变这种不被满足的状态”深信不疑。
    问题的关键,不是尝试无效,而是改变尝试的方向——不再去改变对方,而更多从自身出发,为满足自己的需求做有效的努力。
    比如,看见自己的需求,向对方就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坦诚地交流;了解对方的需求,开始去面对和解决婚姻中长期以来固着的问题,以自身的改变在双方的互动中,影响对方愿意去自我改变。
    如果因为对方本身最终问题无法解决,我们也要有离开的勇气——面对和处理结束婚姻的恐惧部分:
    如果是因为经济无法独立,你可以先拥有一份保障个人生活的工作;
    如果是因为情感上的过度依赖,你需要在心理上建立自我的独立性;
    如果是因为担心他人的看法,你需要审视自己的婚姻到底是从内心的感受出发,还是活给别人看;
    如果是因为孩子,你需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认清孩子到底要的是这种“异常”的家庭氛围还是真实有爱的环境。很多时候,孩子不过是充当了我们逃避问题的挡箭牌。
    这些都可以帮助你逐渐打破“要死不活“的状态,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
    无力感,是过往生活经验已有的心理模式在婚姻中的显化。
    成长过程中,也许是养育者太过苛刻和爱的匮乏,你的自我是被挤压的,有关“自我”的信念都是消极的。
    在婚姻中你习惯完全依赖对方,而当婚姻出现问题时,你只能被动等待对方有所行动。而正是这种被动,将婚姻导向了“要死不活”的境地。
    这种情况,需要更多看向自己的早年经历遗留的问题,疗愈这些部分。实现“自我信念”往积极转变,从而不会在遭遇挫折时就习惯性放弃和逃避。
    也就是说,我们要超越这种无力感带来的认知局限,在处理好这种无力感后,要么获得推动婚姻过得好的行动力,要么获得离开的勇气。
    无论哪一种,都会让你重获力量与活力,这对个人的生命体验来说,实在是一个可喜的突破。
    当然,要完全从婚姻“过不好,离不了”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还需要我们认清感受背后的需求,聚焦在自身的需求上。当我们诚实面对自己的内心,就不会因为心理防御而自我攻略——从自尊上自我打击,以便更好地忍受眼前糟糕的婚姻。
    同时,我们要把目光放在生活更广泛的地方,从有质量的人际关系和个人的兴趣爱好中获得滋养,当你明白婚姻并不是生活全部,来自婚姻的负面影响也会相应降低。
    写在最后,“过不好,离不了”的婚姻,这种要“要死不活”的状态,实属是对自我生命的一种浪费。每个人最宝贵的生命,永远值得美好的生活体验。
    当你主动去打破这种状态时,你便开始真正活出了自己的生命。
    
随便看

 

依恋情感网是专业的婚姻咨询、情感专家,为挽救婚姻修复关系、挽回爱情、分离小三、婚外情、出轨、离婚、分手、家暴、情感咨询等问题提供情感心理指导,帮助您分析解决情感难题。

 

Copyright © 2002-2024 yiyi18.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0/6 17: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