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康熙字典》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韵】【韵会】并父沸切,音屝。【尔雅·释虫】蜚,𫊮蜰。【疏】蜚,越之所生,其为虫臭恶,南方淫气之所生也。《本草》曰:蜚,厉虫也,然则蜚是臭恶之虫,害人衣物,故《春秋左氏传》有蜚不为灾,亦不书也。【前汉·五行志】刘向以为有蜚有蜮不言灾者,气所生,所谓𤯝也。
又【正韵】芳未切,音费。虫名,负蠜也。
又【广韵】府尾切,音斐。义同。
又兽名。【山海经】太山有兽,状如牛,白首,一目,蛇尾,名曰蜚。所经枯竭,甚于鸩厉,见则天下大疫。
又【集韵】匪微切,音非。与飞通。【史记·周本纪】麋鹿在牧,蜚鸿满野。【楚世家】三年不蜚,蜚将冲天。 或作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