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词汇 | 揖 |
分类 | 汉字 汉语字词典 |
释义 | 揖 字形信息 字型 左扌右咠 部首 扌 包含“揖”的字 擑𪮯䔱䉗𮣇 发音信息 (揖字怎么念) 拼音 yī,jí 粤语发音 jap1 注音符号 ㄧ,ㄐㄧˊ 字典解释 (揖字是什么意思) 汉语大词典 揖 yī 《汉语大词典》 1.拱手行礼。 2.辞让;谦让。 3.挟;两手夹持。 4.俯。 5.损抑。 6.量词。 揖 jí 《汉语大词典》 1.同“辑”。聚集。 揖 yì 《汉语大词典》 1.同“挹”。汲取。 康熙字典 揖《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韵】伊入切【集韵】【韵会】【正韵】一入切,并音挹。【说文】手著胸曰揖。【六书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礼也。【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诗诂】上手当曰厌,谓手厌于胸,引手当曰揖,下手曰拜。【周礼·秋官·司仪】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注】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时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举之也。【前汉·高帝纪】郦生不拜长揖。【注】长揖者,手自上而极下。 又【说文】攘也。◎按攘同让。增韵,逊也。前汉王莽传,揖大福之恩。注:揖谓让而不当也。 又进也。【礼·玉藻】进则揖之,退则扬之。【注】揖之谓小俯也。扬之谓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左传·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韵】乙及切,音邑。与挹同。【王禹称·竹楼记】远吞山光,平揖江濑。 又侧立切,音戢。聚也。【诗·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又【集韵】即入切【正韵】赍入切,并音濈。义同。 又【集韵】籍入切,音集。义同 又成也。 又与辑通。【史记·秦始皇纪】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前汉·郊祀志】揖五瑞。【注】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与撎同本作揖。 〔【史记·秦始皇纪】普天之下,博心揖志。〕 谨照原文 博心改抟心。 说文解字注 揖 《说文解字注》 攘也。 攘汲古阁改作让。误。此与下文攘推也相联为文。郑礼注云。推手曰揖。凡拱其手使前曰揖。凡推手小下之为土揖。推手小举之为天揖。推手平之为时揖也。成十六年。敢肃使者。则若今人之长揖。 从手。咠声。 伊入切。 八部 。 一曰手箸匈曰揖。 此别一义。上言揖以为让。谓手远于胸。此言手箸于胸曰揖者。箸直略切。礼经有揖有厌。厌一涉切。推手曰揖。引手曰厌。推者、推之远胸。引者、引之箸胸。如乡饮酒。主人揖先入。此用推手也。宾厌𥄳宾。此用引手也。谦若不敢前也。今文厌皆作揖。则今文礼有揖无厌。许君于礼或从古文。或从今文。此手箸胸曰揖。盖于此从今文。不从古文。是以统谓之揖尔。推手引手随宜而用。今人谦让亦兼有此二者。周礼疏、仪礼疏厌或作撎。讹字不可从。 在古籍中的用法 一耦出,西 面 揖 ,當楅北面 揖 ,及楅 揖 。 《儀禮注疏》儀禮注疏卷七,(汉) 鄭玄 注、(唐) 賈公彦 疏、(唐) 陸德明 音義、(清) 周學健 考證、(清) 李清植等 考證,四庫全書本,第46頁 官 曰:司士擯: 孤卿特 揖 ,大夫以其 等旅 揖 ,士旁三 揖 。王還 揖 門左, 揖 門右。 , 《太平御覽》太平御覽卷第五百四十三“揖”,(北宋) 李昉 著,四部叢刊中華學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第1頁 每曲 揖 至於廟門, 揖 入,三 揖 至淤 階,三讓。 《政和五禮新儀》政和御製冠禮卷三,(宋) 鄭居中 撰,四庫全書本,第2頁 揖 進,當階北面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豫則鉤楹内,堂則由 楹外,當左物北面 揖 。 《儀禮集釋》儀禮集釋卷五,(宋) 李如圭 撰,四庫全書本,第22頁 司士擯, 孤、卿特 揖 ,大夫 以其等旅 揖 ,士旁三 揖 。王還 揖 門左, 揖 門右。 《儀禮經傳通解》儀禮集傳集註卷三十,(宋) 朱熹 撰,四庫全書本,第3頁 揖 怒蛙 越王勾踐既為吳辱 ... 《太平廣記》太平廣記卷四百七十三“揖怒蛙”,(宋) 李昉 撰,四庫全書本,第2頁 揖 進,當階北面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序則鉤楹内,堂則由 楹外,當左物,北靣 揖 。 《儀禮集說》儀禮集説卷五上,(元) 敖繼公 撰,四庫全書本,第24頁 進當階北面 揖 及階 揖 升堂又 揖 循楹上當左物 揖 《三禮編繹》三禮編繹卷之五,(明) 鄧元錫 撰,萬曆三十三年(1605)史繼辰等刻本,第45頁 揖 士旁三 揖 王還 揖 門左 揖 門右 《十三經解詁》十三經解詁周禮四,(明) 陳深 著,刊本,第14頁 揖 士旁三 揖 王還 揖 門左 揖 門右 《十三經解詁》周禮三,(明) 陳深 撰,萬曆刻本,第51頁 馬 揖 之。 食,親往投書。 既 ... 《文章辨體彙選》文章辨體彚選卷五十一,(明) 賀復徵 編,四庫全書本,第8頁 自昌玄祐甫校蜮射化蟬 揖 怒蛙怪哉小蟲蔣蟲園客 ... 揖 怒蛙越王勾踐既爲吳辱 ... 一日出遊,見蛙怒,勾踐 揖 之。左右曰:王 揖 怒蛙,何也?答曰:蛙如是怒,何敢不 揖 ?於是勇士聞之,皆歸 ... 《太平廣記》太平廣記卷第四百七十三,(南朝宋) 李昉 編、(明) 許自昌 校訂,刊本,第1頁 揖 ,主 揖 ,賓以下皆 揖 。 《五禮通考》五禮通考卷一百六十八,(清) 秦蕙田 撰,四庫全書本,第23頁 主下降不合於宮殿門行 揖 讓禮疏 《全唐文》卷八百四十九“馬縞”,(清) 董诰 辑,嘉慶十九年武英殿刊本,第11頁 出于次,西面 揖 ,當階北面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當物北面 揖 ,及物 揖 ,由下物少退,誘射。 《欽定儀禮義疏》欽定儀禮義疏卷十三,(清) 佚名 撰,四庫全書本,第71頁 上耦 揖 進,當福北面 揖 ,及楅 揖 。 《儀禮集編》儀禮集編卷九,(清) 盛世佐 撰,四庫全書本,第20頁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當物北面 揖 及物 揖 由下物少退 《儀禮集說》儀禮集說卷第七,(元) 敖繼公 撰,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刻本,第24頁 孤卿特 揖 大 夫旅 揖 三 揖 而進 長 揖 不拜 旣請而 揖 於殿前。 受計不拜 《御定淵鑑類函》御定淵鑑類函卷一百五十四,(清) 張英 纂、(清) 王士禛 纂,四庫全書本,第52頁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當物北面 揖 及物 揖 由下物少退 《儀禮圖》儀禮圖卷第七,(南宋) 楊復 撰,康熙十二年(1673)通志堂刻本,第9頁 土 揖 庶姓時 揖 異姓天 揖 同姓 《禮樂通考》卷十四,(清) 胡掄 撰,刻本,第12頁 階 揖 千堂 揖 當物北面 揖 及物 揖 由下物少退誘射 《三禮述註》儀禮卷第七,(清) 李光坡 撰,乾隆八至三十二年(1743-1767)李氏清白堂刻本,第18頁 揖 王還 揖 門左 揖 門右 義視朝矣 之也大僕 ... 《儀禮經傳內編》儀禮經傳內編卷十,(清) 姜兆錫 撰,乾隆元年(1736)寅清,第15頁 揖 一一 揖 之周禮司士孤卿丨 揖 注〇物無耦日丨 《經籍籑詁》經籍籑詁卷第一百二,(清) 阮元 原輯、(清) 船山主人 重編,光緒十九年本,第34頁 特 揖 大夫,以其等旅 揖 ,士旁三 揖 。王還 揖 門左, 揖 門右。 《禮書綱目》禮書綱目卷六十一,(清) 江永 撰,四庫全書本,第13頁 至於廟門, 揖 入,三 揖 ,至於階,三讓。 註 曰:入門將右曲 揖 ,將北曲 揖 ,當碑 揖 。○ 疏 曰:主人 將右欲背客,宜 揖 。將北曲與客相見,又 揖 。當碑 揖 者, 碑是庭中之大節,又宜 揖 。 《儀禮述注》儀禮述註卷一“士冠禮第一”,(清) 李光坡 撰,四庫全書本,第13頁 面 揖 皆由其階階上 揖 降階 揖 賓序西 《儀禮章句》儀禮卷第五,(清) 吳廷華 撰,乾隆五十九年(1794)吳壽祺刻本,第15頁 誓言不移,客 揖 而去。 石賦 《御定歷代賦彙》御定厯代賦彚巻二十三“元任士林”,(清) 陳元龍 編,四庫全書本,第2頁 揖 堂一个 揖 進當階北面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豫 則鉤 《儀禮音訓》第一冊,(清) 楊國楨 撰,光緒三年湖北崇文書局本,第37頁 面 揖 及階 揖 升堂 揖 當物北面 揖 及物 揖 由下物少 《儀禮易讀》儀禮易讀卷之七,(清) 馬駧 撰,乾隆二十年(1755)刻本,第9頁 丁巳命行朝廷 揖 拜禮。都評議使司及各 ... 都評議使司及各司會于壽昌宮,三品以下,入使司廳行 揖 禮,出闕門外相 揖 ,乃罷。 《朝鮮王朝實録》太祖康獻大王實錄卷第四,(民国) 朝鮮史編修會 撰,朝鮮影印本,第12頁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英汉例句词典收录3870147条英语例句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英语单词的释义及例句,是英语学习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