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Freudian Marxism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主张用弗洛伊德主义解释和补充马克思主义。该词最早出现于1936年赖希所著的《性革命》一书再版序言中,指他自己的思想体系。作为一种思潮,在20世纪20年代出现,60年代末随新左派运动的兴起而进一步发展。主要代表有赖希、马尔库塞和弗罗姆。它不是一个统一的组织,其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虽有共同基础,但立场往往各不相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甚至相互对立。其研究内容大致包括:(1)分析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关系,说明两者具有共同基础,并强调两者的长处与短处互补。(2)“综合”弗洛伊德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的以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为基点,用马克思主义“改造”弗洛伊德主义;有的立足于用弗洛伊德主义“革新”马克思主义。(3)运用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现实。其思想体系非常庞杂,主要内容包括意识形态理论、人性理论、社会批判理论,革命新理论等,用“社会性格”作为联系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的中间环节,从生物本能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论述人,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批判和心理批判结合在一起,主张人的心理革命先行于并促进社会革命。该派的产生与精神分析学向着“社会心理学”方向发展有关,它特别为那些急于摆脱精神危机的青年知识分子所推崇。该派代表作有赖希的《辩证唯物主义和精神分析》、《法西斯主义的大众心理学》和《文化斗争中的性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