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 春秋末期兵家。字长卿。陈国公子完的后裔。生于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后入吴。吴阖闾三年(前512),以《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曾同吴王进行关于晋六卿“孰先亡,孰固成”的问对,认为改革图强、亩大税轻者可获成功(见银雀山竹简《孙子兵法·吴问》)。阖闾九年,与伍员率军三万,“西破强楚”,攻入楚都郢。吴夫差十二年(前484),艾陵之战又胜齐军,使吴“北威齐晋”。认为“兵者,国之大事”,但“胜可知”(《形篇》)。提出决定战争胜败基本因素为“五事”(道、天、地、将、法)和“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计篇》)。提出“知彼知己”是正确地指导战争的先决条件(《谋攻篇》)。还认为“胜可为”(《虚实篇》),关键在于全面地分析利害、众寡、强弱、勇怯、逸劳等矛盾双方,促使其转化。在作战指导上,强调“因敌而制胜”,灵活地掌握“奇正之变”(《势篇》)。这些思想含有丰富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所著《孙子兵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