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同一性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同一性 identity (1)在辩证法中,指“辩证同一性”(或统一性)。亦称“矛盾同一性”、“具体同一性”。与“形而上学同一性”相对。认为事物的同一性绝不是无矛盾的自身等同,而是包含着差异、对立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19世纪德国黑格尔最先区分形而上学的、抽象的同一性和辩证的、具体的同一性,并深刻表述了辩证同一性的思想。认为同一是具体的,是包含本质差别的同一,包含差别于自身的同一。“无论什么可以说得上存在的东西,必定是具体的东西,因而包含有差别和对立于自己本身内的东西。”(《小逻辑》)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继承、改造了黑格尔的辩证同一性的思想,使它立足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恩格斯指出:“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辩证的、具体的同一性,具体体现了对立面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互相贯通、互相渗透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是变化、发展的。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列宁全集》第55卷第306页)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进一步发挥列宁关于辩证同一性的思想,把同一性概括为两种情形:(1)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2)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并强调应把辩证法讲的同一性、具体的矛盾的同一性与抽象的、幻想的同一性区别开来。(2)亦称“抽象同一性”。指“形而上学同一性”。它绝对地看待事物的同一,排斥任何差别和变化。恩格斯说:“旧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同一律是旧的观点的基本原理:a=a 。每一事物都与自身同一。一切都是永恒的,太阳系、星体、有机体都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1页)它把同一性看成无差别、无矛盾和凝固不变的绝对等同。它停留在事物表面和形式的同一上,不深入考察事物内部的差异和矛盾,不研究对立面怎样同一和转化。它是把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中的单纯的共同点加以绝对化的产物。谢林的“同一哲学”就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同一。他认为“自我”和“非我”、主体和客体、思维和存在是绝对的等同,是同一个东西。黑格尔批判这种同一是“呆板的同一”,是“只包含着形式的、抽象的、不完全的真理”(见《列宁全集》第55卷第112页)。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也明确指出当时大多数自然科学家囿于形而上学的抽象同一性,“以为同一和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对立物,而不是各占一边的两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22页)。形而上学同一性与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是有区别的。形式逻辑要求在使用概念、判断时要保持其自身的同一,这是建立在客观事物相对稳定性的基础上的思维同一。(3)指符合、一致。恩格斯指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世界可知不可知的问题,“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5页)。这里的“同一性”就是符合、一致的意思。(4)指共同性。特殊性的对称。毛泽东在1940年指出:“不论在华北、华中或华南,不论在江北或江南,不论在平原地区、山岳地区或湖沼地区,也不论是八路军、新四军或华南游击队,虽然各有特殊性,但均有同一性,即均有敌人,均在抗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753页)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