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实证主义 anti-positivism 西方社会哲学思潮。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产生。19世纪60年代产生的新康德主义,开始反对当时盛行的实证主义。反实证主义者反对从自然科学中寻找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提出从个人的、主观的、个性的、经验的认识中寻找解释社会现象的方法,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自然科学说的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社会科学则是说社会中的个别具体事物的联系,没有重复性,也没有一般规律性。反实证主义者反对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于社会科学,认为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活动由个人行为决定,个人行为则由个人的内在动机、行为准则、价值规范决定;主张社会科学首先研究个人的行为动机与社会规范。反实证主义者把社会生活看成无个性的社会因素或社会力量的相互作用。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着重于分别社会整体的因素,说明整体与其因素之间的联系。他们还把社会科学研究归结为只对各种现象作综合的说明,认为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是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反对以自然科学的概括性的规律的方法用于社会科学。认为考察主体的认识能力是社会现象研究的主要方法,而实证主义所谓的客观事实只是主观认识能力的产物。实证主义与反实证主义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但两者概括的范围有所不同。实证主义偏于主观经验现象的客观事实方面,反实证主义则偏于构成主观经验现象的主观能力方面。两者都反对客观唯心主义的社会理论,也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反实证主义的主要派别有新康德主义社会哲学、新黑格尔主义社会哲学、生命哲学社会哲学、现象学社会哲学、存在主义社会哲学、精神分析学社会哲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