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原因与结果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原因与结果 cause and effect 哲学范畴。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在古代哲学中,已有一些哲学家考察了因果性范畴和原因的类型。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必须在现实事物之内寻找原因,并提出“四因”论(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认为这四个原因,引起事物产生、变化和发展。近代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一书中提出实体“自因”说。认为实体“是万物本质及万物存在的唯一原因”。但带有机械论的形式。英国休谟和德国康德曾着重探讨了因果关系。休谟认为因果性只是人们对现象上“前后相继”的感觉习惯。康德虽承认因果联系,但把它看作是人们用来“整理”感觉经验的一种先天的知性形式。黑格尔论证了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他说:“原因不仅在结果中熄灭,从而结果也一起熄灭……而且原因在它的熄灭中,在结果中,也又在变,结果在原因中消失,但在原因中也同样又在变。每一规定在它的建立中扬弃自身,又在它的扬弃中建立自身;这里所呈现的……是因果性之变为他物同时就是它自己的建立。”(《逻辑学》)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因果性的客观物质性,认为它是客观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本身所固有的。因果联系的特点之一,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但是,这种先后相继的关系,只是它的外在的表面的特点。因为结果出现时,原因并没有消失,而是表现、渗透在结果之中了,并非一切先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联系。客观事物和过程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因果性,只是世界性联系的一个极小部分”(《列宁全集》第55卷第135页)。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原因和结果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恩格斯说:“原因和结果这两个观念,只有应用于个别场合时才适用;可是,只要我们把这种个别的场合放到它同宇宙的总联系中来考察,这两个概念就联结起来,消失在关于普遍相互作用的观念中,而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在此时或此地是结果,在彼时或彼地就成了原因,反之亦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61页)控制论的“反馈”原理揭示出任何控制系统,都通过反馈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反馈,就是结果对原因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又有增强的作用(“正反馈”)和减弱的作用(“负反馈”)之分。反馈作用的大量存在,证实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因果观。客观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多样的。由于客观过程的相互作用是纵横交错的,因此,既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也有一果多因、异因同果,更有多因多果。要善于区分主要的和次要的原因,内部的和外部的原因,具体分析各个原因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找出决定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消除产生不利结果的原因,达到我们所需要的有利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将因果观分成三种类型:线状因果观、表现因果观、结构因果观。国内学术界有人认为“有的原因和结果可以是同时的”;还有人认为“一因多果”、“一果多因”的提法是对因果联系的简单化理解,除了因果联系外,还有发生联系(即起源方面的联系)、空间联系、时间联系、统计学联系。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