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循环论 historicism 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周而复始地经历同样阶段的历史观。在中国,战国末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宇宙由土、木、金、火、水五种原素构成;历史的变化和王朝的更替是土德、木德、金德、火德、水德的相继更替,周而复始的循环。在西方,17世纪末18世纪初意大利维科试图寻找社会发展的规律,他认为人类社会按三个阶段循环发展:神灵阶段(人类的童年)神统治,即原始社会;英雄阶段(人类的青年)贵族统治,即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凡人阶段(人类的成年),资产阶级统治,即资本主义社会。在第三阶段以后,社会就走向衰落,回复到原初阶段,历史发展的循环又重新开始。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1941年提出一种文化变迁理论,把社会历史主观地分成几个阶段,每一阶段都经历三个时期:象征主义文化时期、感性主义文化时期和文化综合时期(即理想主义文化时期)。正如钟摆一样,一种文化摆向另一种文化,又从另一种文化摆向原来那种文化。社会历史总是在既定的范围内摆来摆去。历史循环论承认社会历史的变化有其一定的秩序,这是合理的因素。但是,它将历史过程个别方面的重复和相似加以绝对化,当作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不能科学地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历史发展确有某种重复性,有些事物和过程仿佛是向旧的东西的回复,但它们是在更高阶段上的重复,是前进过程中的回复,与循环论有根本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