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叶派 阿拉伯 al-Shī‘ah 亦译“什叶派”。伊斯兰教内与逊尼派相对立的教派。穆罕默德去世后,在争夺政教合一的麦地那穆斯林公社(后成为阿拉伯帝国)的领导权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原意为“党派”或“追随者”,专指追随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之堂弟兼女婿阿里的人。阿里于656—661年任阿拉伯帝国第四代哈里发。阿里去世后,政权落入倭马亚家族之手(即倭马亚朝,661—750)。680年,阿里次子侯赛因(Husain ibn ‘Alī,约626—680)拒绝效忠该王朝,在赴库法起事途中遭倭马亚官兵杀害,遂成为十叶派形成的标志。认为只有出身于哈希姆家族的阿里与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Fā -ima,605或606—632或633)的直系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其追随者神化阿里及其后裔,认为他们受安拉护佑,从不犯错误,具有免罪性;末代伊玛目已隐遁,将以马赫迪(救世主)身份于世界末日前再世,铲除暴虐,伸张正义,实现太平盛世的理想;强调《古兰经》表义外的隐义,有本派的“圣训”,通称“四圣书”(指《宗教学大全》、《教徒自通》、《圣训辨异》和《法令修正篇》)。主要分布于伊朗、伊拉克、也门、巴基斯坦、印度等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