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 creation 一般指人类(包括集体和个人)有目的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的开拓性活动,也常指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属于人的活动范畴,是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创造能力是创造活动的灵魂。创造是一个古老的概念。其涵义历经变化。远古时代,“创造”主要用于超自然力量,被看作神灵、上帝所具有的力量。最初把创造当成人的本性、人的活动来对待的是亚里士多德。但“创造”概念运用到人的活动中来,多指人的技艺创造活动。人们有时也把“创造”特性赋予自然和物质运动,这是从人的活动特性中引申出来的,是转义并非本义。“创造”是人的活动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第219页)恩格斯指出:“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383页)人的生产劳动活动就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人不仅是自己活动的创造物,人通过生产劳动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社会政治活动等等,创造了人类社会,也创造了社会的历史。创造活动的特征有:(1)它是人按照一定的目的对世界所进行的认识和改造,具有主体的目的性,在结果中必然映现着创造者的性质和内容;(2)它是在前人已经达到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开拓,具有首创性、超常性和求新性;(3)它是人们追求一定价值效益的功利活动,应当具有社会进步性。社会的创造活动体现于人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行为,它是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动实践活动的统一。人类的创造能力是在历史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潜能的发挥要受制于客观规律和实际条件。创造不是绝对的无中生有。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58页)对人的创造能力的开发和研究,已日益成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门研究人类创造能力、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创造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创造学。它的任务在于揭示人类创造发明活动的规律,总结创造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索创造发明的方法,研究创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创造发明的环境,开发新的创造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