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游 元郝经用语。指创作中的一种主客体关系。在《内游》一文中针对以往文艺创作中注意修行实践的观点而提出。这种观点认为司马迁的文章之所以卓绝,是因为能尽天下之大观,以助其气,因此学迁之文,必先学其游。郝经则认为“勤于足迹之余,会于观览之末,激其志而益其气,仅发于文辞而不能成事业,则其游也外,而所得者小”(《陵川集》卷二十),司马迁之文与经、圣相牴牾,就因为其游也外,致得小而失大。因此提出“求助于外者,曷亦内游乎?”“欲游乎外者,必游乎内”(同上),求助于外不如求之于内,主张“身不离于衽席之上,而游于六合之外”。提出内游必须养气,在熟读和领悟圣贤经传的同时,“持心御气”,“明正精一”。摒弃世俗杂念,让心境保持平衡,使人的精神能毫无牵挂地纵横遨游。此说重视作家的修养,强调审美心胸,超脱利害观念的空明心境,将之视为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的重要条件,有其合理之处。但过分夸大主观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