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自然主义 ethical naturalism 以人的自然本质、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以及人的利益来说明道德的一种学说和学派。古希腊智者普罗塔哥拉、亚里斯提卜等把人的自然欲望的满足作为道德的目的和尺度。德谟克里特、伊壁鸠鲁以心灵安宁的快乐作为最高道德,从心理角度说明道德的标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者薄伽丘、伊拉斯谟、拉伯雷等反对封建的神道主义和禁欲主义,提出人是自然的产物,一切满足人的感官享乐的东西是善,一切妨碍感官享乐或引起感官痛苦的是恶。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想家霍布斯、爱尔维修、费尔巴哈等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出发,认为人是有感觉的精致的自然界产物,人的自然本性是趋乐避苦和自爱自保,一切思想感情行为都从这一本性出发,道德以符合这一自然本质为标准。功利主义者边沁、J.S.穆勒把功利主义建立在人的自爱必然走向爱他人的心理基础上,得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这一最高道德原则。斯宾塞的进化伦理学从生物进化论证道德的产生和原则,把道德看作是动物阶段已经形成的东西,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它在20世纪初遭到直觉主义摩尔、普里查德等和新实证主义者的批判,但在美、英一些国家仍存在和发展。杜威的实用主义伦理学、培里的兴趣论在美国占有重要地位。3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英国还出现了R.W.塞拉斯、拉蒙特、埃德尔、克莱门斯等人为代表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伦理学。西方道德危机的发展、元伦理学的困境、以及当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各种生物科学和心理学的重大发展,促使西方许多哲学家、伦理学家,甚至自然科学家转向自然主义,形成当代西方伦理学中的一个强大的思潮。现代伦理自然主义的特点在于用最新的自然科学材料和方法,如分子生物学、遗传学、个体生态学、人类学、心理学、遗传工程等的成果来解释人类社会的道德现象和人本性,寻找解决道德危机的途径。虽然某些伦理自然主义者承认人的行为不仅受生物因素决定,而且也受社会环境决定,但又认为社会历史条件和人的自然本性起同等的作用。这种形态的自然主义成为60年代以后西方伦理学中有影响的派别之一。由于伦理自然主义者对“人本性”理解不同,使用的自然科学材料的不同,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的自然主义流派,如进化伦理学和各种心理伦理学流派。它们坚持道德决定论立场,将事实和价值结合起来,把道德与科学结合起来,试图找到摆脱这种状态的出路。伦理自然主义通过自然科学解释道德,把生物价值与道德价值等同起来,带有生物学的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