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集合论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集合论 set theory 简称“集论”。数理逻辑分支之一。以集合为对象,用公理化或朴素直观的方法,研究集合的性质及集合间的关系(主要是从属、包含与相等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中用公理化进行研究的称为公理集合论,用朴素直观方法进行研究的称为朴素集合论。集合论是19世纪的数学家试图为微积分奠定坚实基础努力下的产物。波尔察诺在《关于无穷的悖论》(1851),戴德金(Richard Dedekind, 1831—1916)在《什么是数》(1888)中都对集合的思想有比较深刻的反映,为集论的诞生作出一定的贡献。但当时他们所考虑的对象均局限于数或函数。集合论创始人是康托尔。他在探讨三角级数展开式唯一性问题的过程中,引起了对集合导集结构的研究。不久,康托尔发现这项新的研究工作具有独立于三角级数或函数论本身的重要性,并为此在1871至1897年发表一系列论文,加以论述。康托尔对集合论的贡献,有以下几个方面:(1)把集合的元素推广到任意的对象;(2)阐明“无限”的本质,构造出无限多层次的“无限”;使每一个都成为一个实体,成为数学、数理逻辑、哲学的研究对象;(3)制订了第一批关于集合论、点集拓扑、次序的重要概念;(4)创造了对角线的证明方法;(5)为“数”的概念提供一个合理内核。然而这一新理论的基础并不巩固,其根本原因是对“什么是集”应如何正确地刻画,缺乏合乎逻辑的理解。康托尔认为,“所谓‘集合’,我们认为就是在人们的直觉或思维中,把任意确定的,不同的对象m,加以综合概括所组成的总体M。”这一“定义”,包含了两方面的缺陷:其一是所谓“总体”事实上只是集合这一概念通俗化的说法,不能作为数学上的定义;其二是“定义”中隐含了对概括者意识的依赖,包含了主观的因素,不符合形式理论纯客观的要求。因此未被后来的数学家所沿用。几乎同时,弗雷格在《算术的基本规律》第1卷(1893)中提出了一个概括原则作为规定集合的依据:“每一个性质p决定一个集合{x:p(x)},即所有满足性质p的事物构成一个集。”抽象地看,我们不妨认为“集合者,性质也”。这一概括原则虽在当时得到普遍的认可。但不久也即受到诘难,罗素在1902年针对此原则,提出:如果令p(x)为x⋶x,则根据概括原则得到一个确定的集A={x:x⋶x}。倘若对A考察p(A)成立与否,那么由A∈A可以推出A⋶A,反之由A⋶A可以推出A∈A,这显然是一个矛盾。1900年前后在朴素集合论中产生的一些悖论及由此引起的对集合论、数学基础、逻辑推理的批评与诘难,迫使致力于这方面工作的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努力去寻找悖论产生的原因和消除它们的方法,从而引起公理集合论的诞生和发展。迄今,集合论已经成为数理逻辑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数学的基础。许多涉及数学本质的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关于集的问题,数学中的若干基本概念需要通过某种集来加以定义,各种不同的纯粹数学分支也可以说是对赋有某种结构的集的研究。在集上附加一些不同的条件就产生序、代数、拓扑三大母结构。在各种母结构上再补充一些不同的条件就可得到许许多多子结构与交叉结构。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