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机 261—303 西晋作家、文学理论家。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吴名将。吴亡后,退居华亭,闭门读书。晋太康末,与陆云同入洛阳,以文才为著名文人张华赏识。曾任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后被谗害。其诗文情感强烈,辞藻富丽,注重排偶,反映了当时新的文学审美趣味。所作《文赋》,将文学创作过程归结为以“意”“称物”、以“文”“逮意”,通过审美意识活动获得符合审美对象的意象、感受,并以文辞恰当地予以表现。认为创作过程中作者须“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集中精神,心境清明,才能精微巧妙地将涌上心间的种种意象组织成文。同时宜“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想像驰骋于宽广的空间和时间之内,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表现丰富广阔的外界事物。指出“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构思时的思维活动伴随着情感和形象。认为文学家的思维活动与语言密不可分。认为文章体貌风格的多样性,一是源于作者审美爱好不同:“夸目者尚奢,惬心者贵当,言穷者无隘,论达者唯旷”,一是源于文章关体裁、作用不同:“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要求文艺作品做到应、和、悲、雅、艳,有充实动人的情感,情趣高雅。注重文辞声色之美,提出“遣言”“贵妍”之说,要求文辞具有声音之美。在内容与文辞的关系上,主张“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以内容为主,文辞要表现内容。强调“声为情变”,作品风貌与作者遭际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在逻辑上,对连珠体的发展贡献颇大,所演连珠,文辞优美,具推理的意义。对中国美学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原有集,已佚,宋人辑有《陆士衡文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