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斗争 class struggle 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米涅、基佐等人认为,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僧侣的阶级斗争是理解近代欧洲革命的钥匙,把17世纪英国革命、18世纪法国革命描述为资产阶级同封建贵族、僧侣的斗争史。米涅在《法国革命史》一书指出,阶级斗争是一切事变的“发条”,整个法国大革命“就是构成法兰西民族的几个阶级争夺政权”的过程。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按照收入来源,把整个社会分为土地占有者阶级、无产者阶级、资本家阶级,论证了这三大阶级在利益上的对立。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系统地论述了阶级斗争理论。他在阶级斗争理论上的新贡献是证明了:“(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47页)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基础,它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阶级斗争由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而产生。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必然的。不同的剥削阶级之间,由于在前后交替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和物质利益的对立,它们之间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贯串于阶级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在特定的历史阶段上,各阶级之间、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有着复杂多样的表现。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基本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表现为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被剥削、被统治阶级或夺取政权,改变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或进行斗争,迫使剥削阶级改革、让步,在不同程度上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条件。阶级斗争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它不能代替生产的实际发展。阶级斗争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基本形式有三种: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其中政治斗争是核心。夺取政权是政治斗争的最高形式。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中,仍然存在无产阶级同被推翻但还没有被消灭的剥削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不存在,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但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可能激化。在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进程中,随着阶级的最后归于消灭,阶级斗争也将逐步归于消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