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law of conformity of superstructure to the state of economical basis 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中,以社会形态矛盾运动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为内容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在1845—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这一规律的基本思想,后用以分析了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使这一理论具体化。1859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概括了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恩格斯写的《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特别是他晚年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书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基本内容为: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为:(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产生了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思想上层建筑,并相应地形成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具有强制手段的政治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一经产生便具有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历史继承性。(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上层建筑的性质不直接决定于生产力而决定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与封建主义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等经济基础相应而建立的,是封建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和不同性质的意识形态。(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生产力发展引起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变化,使上层建筑或慢或快地发生变化。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主要表现为:(1)积极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向阻碍、威胁自己经济基础发展和存在的其他经济关系、政治势力和意识形态进行斗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贯穿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它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制约,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直接受生产力所推动的较为易变的经济基础即生产关系,与相对稳定的上层建筑之间,形成既相适合又不相适合的矛盾运动。在两者基本适合中出现的局部性矛盾,可以在同一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加以调整。当生产关系已经变成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两者之间就发生尖锐的矛盾和冲突。在阶级社会,这个矛盾表现为代表先进生产关系、反映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进步阶级,与代表腐朽生产关系并运用上层建筑的力量阻碍变革的反动阶级之间的激烈的阶级斗争。这一矛盾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推翻旧政权,根本改变旧上层建筑才能获得解决。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主要是国家政权)先于自己的经济基础而产生,并成为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治前提。这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改革加以解决。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