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学》 希腊 Peri poietikes;英 Poetics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公元前335—前322年写成,是当时一份讲演提纲,较为简略零碎,其中有一部分已散佚,现存仅为原作的一部分。共26章,主要讨论悲剧和史诗。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序论,包括第1—5章,分析各种艺术所摹仿的对象、摹仿采用的媒介和方式,各种艺术的分类。第二部分包括第6—22章,主要讨论悲剧。指出悲剧的定义、六种成分,重点讨论了情节和性格,论及悲剧的写作、词汇和风格。第三部分包括第23—24章,讨论史诗。第四部分,即第25章,讨论批评家对诗人的指责,并提出反驳指责的原则与方法。第五部分,即第26章,比较史诗与悲剧的高低,认为悲剧能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艺术效果,达到摹仿目的,悲剧高于史诗。书中将诗和历史加以比较,认为艺术比普通的现实更高,更有普遍性,含有典型性的思想萌芽。针对柏拉图的理念论,提出摹仿现实世界的文艺是真实的,肯定了文艺的认识作用。提出悲剧的净化说,体现了真善美统一的思想。该书对古希腊的文艺实践和成就予以精细分析、扼要总结,成为西方美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美学理论著作。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现存的最早抄本为11世纪拜占庭人所抄。但该书曾长期埋没于地窖中,对古希腊晚期和罗马时代的文学、文艺理论没有产生重大影响。直到15世纪末叶被发掘出来,才发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该书所阐发的文艺和美学观点,在欧洲美学史上具有“法典”的权威,影响甚为深远。中译本由罗念生译,人民文艺出版社196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