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霍特 Karl Leonhard Reinhold1758—1823 德国哲学家,康德哲学的早期继承者。生于维也纳。后长期活动于德国。1787—1794年任耶拿大学教授,后任基尔大学教授。在哲学上,提出表象理论以改进康德哲学。认为自在之物仅仅是感觉的原因和表象的来源,感性与知性是人的认识过程中形成的表象的两个方面:感性是表象的客体,知性是表象的主体。表象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感觉是直接的个别的表象,而知性概念则是间接的普遍的表象,这两者都是表象能力的表现。因此康德关于认识能力的理论还需要有一种表象能力的理论,它的目的是从原始的表象活动中推演出各种理性的功能,如直觉、概念、观念等。表象是原始的,它无法证明,它包括三个东西,即主体、客体、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表象活动。表象活动在意识中区别于被表象的对象和表象的主体,而涉及到这两者。这种理论是以后费希特的知识学把主体与客体结合起来的思想先驱。主要著作有《关于康德哲学的书信》(1786—1787)、《人类表象能力的新研究》(17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