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金 Pitirim Alexandrovitch Sorokin1889—1968 社会哲学家。生于俄国。就学于圣彼得堡大学,后在该校任教。1923年移居美国,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1924—1930)和哈佛大学(1930—1955)。把社会理论与形而上学结合起来。认为每个社会均有一个“绝对”,如果一个社会的绝对处于时空之中(如现代西方社会),则社会有一感性的精神;如果一个社会的绝对处于时空之外(如印度的社会),则它有一个观念的精神;如果一个社会的绝对既处于时空之中,又处于时空之外(如中世纪的社会),则将有一个理想的精神。与这三种精神相平行的有三种真理形式,即感性的真理、观念的真理、灵性的真理。认为社会的稳定性表现于各个确定的历史时期中的法律、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的作用。近代社会的发展还未达到有秩序的阶段,人与人的关系尚不和谐,有必要建立一门研究社会和谐的学科,以避免出现社会危机。这门学科主要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利他的爱,以建立人的互助精神为目的,以便达到社会持久和平。为此,他在哈佛大学建立了“哈佛创造利他主义研究中心”。主要著作有《社会流动性》(1927)、《社会与文化动力学》(4卷,1937)、《社会、文化与个性》(1947)、《危机时期的社会哲学》(1950)、《当代社会学理论》(1966)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