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191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1926年又以《北京大学丛书》印行。12篇。为中国近代第一部用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整理中国哲学史的著作,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定影响。认为历史上的各家哲学,只是关于人生切要问题的“种种研究法和解决方法”,主张按达尔文进化观念,用“历史的态度”加以考察(见《导言》)。视哲学史犹如“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思想发达史”,它“最重学说的真相,先后的次序和沿革的线索”(同上)。进而提出要作一番“述学”的根本功夫,实现哲学史上“明变”、“求因”、“评判”三个目的,“使学者知道古今思想沿革变化的线索”,寻出其前因和后果,使人“知道各家学说的价值”(同上)。肯定“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上的位置”,又主张以西方哲学的体例和模式,来构思和建立中国哲学史体系。一反传统的儒家古史观,直接把老子、孔子的时代定为中国哲学诞生的时代,并着重探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进化观念,注重实功事效的思想和逻辑方法。但其书以实验主义的面貌塑造中国古代哲学家,忽视以至抹煞中国哲学的特殊性。原计划出3卷。正式出版的只有上卷。1987年商务印书馆又影印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