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中国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宋王应麟撰(一说为宋区适子所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清初流行的本子共一千一百四十字。由“人之初,性本善”立论,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并指出学当“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进而依次讲述伦理纲常、品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等,以明纲常名教为主旨,总括了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全书用三言韵语,易诵易记。且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元、明以后另有多种改编和新编《三字经》,但均未能广为流传。注释本主要有近代贺兴思《三字经注解备要》,章炳麟《重订三字经》,均辑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吴蒙标点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