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行易 近代孙中山关于知行关系的理论。与“知易行难”相对。在1918年所作《孙文学说》中作了系统阐述。自称为破除“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这一革命“心理之大敌”而提出。认为“天下事惟患于不能知耳”,强调“倘能由科学之理则,以求得真知,则行之决无难事”。认为人类认识皆经历“行先知后”、“行以致知”,故人类知行发展具有“行其所不知以致其知”、“因其已知更进于行”的特点。肯定了“行”的作用和求得真知、指导行动的重要意义。在当时对鼓舞革命党人斗志有积极作用。但在知行关系上又认为可以“分知分行”,并将其发展过程机械划分为“不知而行”、“行而后知”、“知而后行”三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