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还原 phenomenological reduction 现象学用语。包括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本质还原指观察者回到使事物得到显现的原始的意识活动现象中去,以获得对本质(观念、范畴)的直观的明证;先验还原指观察者站在先验自我的地位上,以对原始的意识活动作出反思的描述。现象学的还原不同于实证主义哲学关于一切科学的命题所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还原到不可归约的原始经验的归约式的还原,现象学的还原是要充分显示出原始朴素的意识经验,并作进一步的描述和分析。本质还原首先要求观察者把注意力从外在事物方面转移到意识现象方面来,即消去外在事物,余下内在的意识对象。这一做法亦称“悬置”,即把我们关于事物存在的信念存而不论,从而突出意识现象,以便在意识现象中直观本质。直观本质的具体过程是,通过自由的想像去变更经由感觉或想像而显现在意识中的有关某一观念的特例,发现其中对于这一观念的规定性来说必不可少的部分或结构,这样的部分或结构是有关观念的共相,亦即本质。本质还原的优越性是使本质实在性获得直观上的明证,并避免了对本质的规定性仅从概念到概念的推论和说明。先验还原是获得先验主观性的方法。现象学通过对意向性的分析,认为意向活动对于意向内容有主动构成的作用,因而主体对于本质有构成作用。为了将主体、意向活动同其所构成的本质、意向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现象学的研究者必须超越这种构成活动,站到先验主观性的立场上去作观察。胡塞尔认为,先验还原是本质还原的必然的、深入的发展。只有经过先验还原,才能说明被构成的本质观念的客观有效性,洞察全部构成过程,理解意义的产生和沉积。从事现象学研究就是要回到建构一切意义的基地的先验自我。只有经过先验还原,现象学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在具体进行时,其先后顺序是随意的。但是现象学哲学的大部分成员只愿接受和运用本质还原的方法,将之用于廓清各自所研究的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和范畴,而把先验还原当作是导致先验唯心论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