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情感咨询 情感美文 情感百科 情感生活 学习充电 旧版美文
标题 | 灾变说 |
类别 | 哲学 |
释义 | 灾变说 catastrophe hypothesis 关于太阳系起源的一种学说。认为行星是由于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学说。1745年,法国生物学家布丰在《一般的和特殊的自然史》中提出第一个行星形成的灾变说。他根据1680年出现的大彗星离太阳最近距离只有23万公里的事实,设想曾有一颗彗星碰到太阳的边缘,使太阳自转,同时使碰出的物质绕太阳旋转,这些物质最后形成行星。这个学说在科学上是错误的,但它在反对上帝创世说方面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大多数灾变说产生于“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之后。1900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Thomas Chamberlain, 1843—1928)和天文学家摩尔顿(Forest Moulton, 1872—1952)提出“星子说”,认为曾有一颗恒星运行到太阳附近,从太阳上拉出物质,这些物质在太阳周围形成星云盘,从气体凝成液体,再结成固体块,形成“星子”,由“星子”形成太阳系的行星。1916年,英国天文学家金斯(James Jeans, 1877—1946)提出“潮汐说”,认为一颗恒星接近太阳,在太阳表面产生很大的潮汐,形成一雪茄烟形的长条状物质绕太阳转动,在其中形成行星和卫星。之后,提出的灾变说主要有:(1)杰弗里斯(Harold Jeffreys, 1891—1989)的“碰撞说”,认为另一颗恒星与太阳擦边相碰,碰出的物质形成了行星系;(2)里特顿(Raymond Lyttleton, 1881—?)等人的“双星说”,认为太阳是双星的一个子星,这对双星因受第三颗恒星作用,分出物质,形成行星系;(3)霍伊尔(Fred Hoyle, 1915—2001)等人的“超新星说”,认为太阳的伴星是超新星,它爆发出的一部分物质被太阳俘获,形成星云盘,然后凝聚、集结成行星。由于灾变说不能说明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的问题,于20世纪40年代逐渐衰落。现代星云说吸取了灾变说中某些合理因素。 |
随便看 |
|
依恋情感网情感百科知识大全收录了49620条情感类百科知识词条,覆盖心理学、哲学、美学等领域,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问题的详细解释,是情感生活的有利工具。